俄罗斯战机出口突然“崩了”——曾经占全球近30%市场份额的“战机大户”,如今订单几乎清零,连印度都转头去买法国阵风,这可是20年来从没发生过的事。为什么曾经挤破头求购的客户,现在都对俄制战机避之不及?
先看最直观的订单流失:阿尔及利亚去年订的苏-57至今没拿到货,埃及宁可赔定金也要撕毁26架苏-35合同改买法国货,伊朗看完苏-75样机扭头就找中方谈歼-10C,白俄罗斯原本要买苏-30SM2,现在要求先用中国雷达和火控系统改装测试,明斯克机场的歼-10CE已经停了两周没挪窝;委内瑞拉的苏-30更惨,因为制裁搞不到法国润滑油,每飞三个起落就要大修,飞行员苦笑说“机库地板比跑道还干净”。
更让客户寒心的是质量问题。印度海军60架米格-29K舰载机,42架趴窝等零件;有印度飞行员说开俄制战机像“赌命”——矢量喷管承诺能用500小时,实际20小时就卡死;苏-34电子战吊舱里居然装着法国泰雷兹公司的芯片;苏-57样机更离谱,发动机舱尺寸对不上,弹仓设计图是PS的,连专业媒体都看不下去。
战场表现更是“打脸”。乌克兰前线的苏-35挂满龙勃透镜冒充隐形机,结果被爱国者导弹当靶子打;有俄军飞行员抱怨,雷达告警器从没响过,导弹就到了眼前;苏霍伊设计局总师私下承认,自家雷达用的美国CPU被断供后,替代品运算速度慢三倍,现在阿尔及利亚订的苏-34,导航系统倒退回90年代水平。
产能更是拉胯。俄工厂每月只能挤出3架新战机,苏-57总装线至今才交付12架;美国卫星照片显示,某飞机制造厂的停机坪上,30架未完工的苏-35机身露天堆了8个月;更离谱的是,莫斯科郊外那家飞机厂最近开始给伏特加酒厂生产灌装机,工人说“造饮料设备至少配件管够”。
反观中国战机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歼-20生产线全速运转,车间里同时有7架在总装;沈阳飞机厂拆了歼-11生产线改产歼-16,连哈萨克斯坦都放弃买苏-30,跑来谈引进歼-11生产线;俄罗斯空天军某将领甚至在闭门会上提议,先买24架歼-35解决舰载机危机,可莫斯科纠结得要命——进口中国战机等于承认技术落后,可自家新发动机图纸还被工人发上网泄密。
红场彩排的苏-57机群,仔细看有四架是用苏-27改的假模型;西方军事顾问给俄国防部递报告,建议“紧急采购中国战机填补空防”,克里姆林宫官员当场摔了杯子。印度人倒实诚,新德里电视台拍到阵风降落后,地勤拿平板电脑扫码检修,而隔壁俄制机库还在用纸质维修手册,故障零件比能用的还多。
新加坡防长点破要害:“当客户发现连制造商自己都在战场上用不好,谁还敢掏40亿美金?”俄国防部刚发布的采购清单里,直升机排第一,无人机排第二,战斗机项目栏赫然写着“暂缓”——不是不想买,是实在拿不出能打的东西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俄罗斯战机的衰落,本质上是技术与质量的“掉队”,而中国战机的崛起,靠的是稳扎稳打的研发与产能。从“俄制战机”到“中国战机”的市场转移,不仅是国际军贸市场的一次洗牌,更是一个关于“实力”的生动教训——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,只有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,才能在竞争中站得住脚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这或许也是一个提醒:不管做什么,靠谱才是最硬的底气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真正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