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图片
风如铁2023-12-01 06:27图片
入定,是道学佛学中常用的概念,指人们分析问题解决过程的“专注”状态。但大多数人都理解成如下图所示的“脑子懵逼”状态。也就是俗称的“脑子断片”!
所以,很多人学了一辈子道佛学,但脑子空空如也。除了搞些蒙人欺世的“算命看卦”,没有任何社会贡献。
图片
图一
他们之所以读不懂道学佛学概念,其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没有弄明白道佛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
又因为,道佛学是古文流传千古的学说,他们总是觉得道佛学可以胡乱解读胡编乱造,完全没有任何依据的胡乱想象!
其根本原因是,道佛学中很多古文的“古今变异”,他们懵懂无知。而“古义今解”:
如古文中,“无、空、阴=起因,有、色、阳=结果”,而他们愚蠢的理解成“无=没有,空=空洞,阴=阴暗、隐藏;有=存在,色=社会、人性,阳=凸显、刚毅”。
所以他们读不懂“无名万物之始(老子原文)”,其中“万物由因而始由果而终”的原理人人都懂,他却偏偏不去思考:
1)万物之始=万物之因。
2)无名万物之始=无、体现万物的起因”。(古文中,名=体现、显现、展现)
3)即“无=万物起因”。
所以,他们对这些古文根本读不懂,他们的理智告诉他“道佛学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因果的阐述”,但他们的意识告诉他“道佛学是对神秘学、神仙学的阐述”。
他们一边说:一切因果注定,一切因果轮回。他们却看不懂:色即是空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空不异色。说的就是“果就是因、因就是果,果不会错对起因、起因也不会错对结果”。指事物运动变化起因动果的“一一对应关系”。和事物本身的“一体两性”的两面性。
即,喜马拉雅山即是西北干旱起因也是地壳挤压动果。你父亲即是你爷爷的儿子又是你的父亲。
不管是喜马拉雅山还是你的父亲,包括你自己“即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原因”(事物的两面性),万物结果和原因在同一个事物上的“轮流转”,就是所谓古文“因果轮回”。说的是“一物两性”的事物“两面性”。
而愚蠢的理解成“有什么因得什么果”。
他们不知道,这不是“因果轮回”而是“因果报应”。是“由因而起由果而终”的具体体现,并不是“一物两性”的“因果轮回”。
所以,他们读不懂道佛学,读不懂“因果轮回”指事物的“两面性”。就杜撰成“前世之因今生必报,今世之因后世必还,生生死死不断循环”的神秘学。
他们更对道佛学本质是什么一窍不通。
如,他们嘴巴里知道道学的“道生万物”,佛学的“大千世界、三千界”等概念。但对“烹饪手艺就是烹饪之道”拒不接受,更不会理解:通过“烹饪手艺”制作的菜肴;通过“气候对水蒸气作用”的“治雨之道”等这些方式方法和规律法则,本就是“道生万物”之中“道”,本就是“道生万物”的过程之一。
他们眼瞎心盲,却自认为“心明眼亮”。
他们一边承认,道学佛学都是对万物“因果”的探究。而一边又否认,“对万物因果的探究”本就是现代“科学研究”的学问。
这些本不用太费脑子都可以清晰的“转过弯来”啊!
但,他们却总是不能把思想固定在“科学研究”中,不想在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”这个概念上思索。总是凭空杜撰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。
比如:
1)修行,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,修正自己认知上的错误行为。
他们非要解读成“修炼某种心法或者某种功法”。
2)入定,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“胶着”状态,也就是俗称的“废寝忘食”的专注状态。
他们非要解读成“迷迷糊糊”的顿悟过程!
也就是:道佛学,本是现代语言表达的“科学研究的学问”。
一个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中的概念,自然是科学研究中的概念。
所以,科学研究中有些时候进入了非常专注的“废寝忘食”的状态,这就是“入定”。
即,入定=科学研究过程中,对各种问题解决,进入一种非常专注难以割舍状态。
这种状态如同战争期间的“白热化”,属于完全无法脱离的“定格”状,所以古文用“入定”表示。指脑子高速运转的“聚精会神”状态,不是“屁也不想”的状态。
古人说的“放松”,指“聚精会神”的“忘我的境界”,而不是装腔作势的“放松心情”。
很多历史性垃圾解读就是把人家的“忘我境界”,见表不识质的理解成“放松心情”。
所以,入定并不是那种坐在那里啥也没有想的“脑子懵懂”状态。更不是那种“慢慢快睡着”了“脑子停顿状态”。
所以,但凡如下图二、三所示的“入定”都是胡编乱造!
图片
图二
图片
图三
而是如下图四、五所示的“专注”才是真正的“入定”。
图四
图片
图五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真正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